专业定制伺服电动缸的电动缸厂家

咨询热线:13905180521
龙8官方网手机

龙8手机游戏官网:官宣!科技部发布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报告

来源:龙8手机版网页登录官网 作者:龙8官方网手机2024-09-08 08:14:26

  截至 2017 年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启动实施 50 个重点专项,包括 6 个2017 年新启动专项和 44 个 2016 年启动的专项。2017 年新启动的 6 个专项分别是:基础前沿类的“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高新技术类的“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社会民生类的“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50 个已启动重点专项中,包括 8 个基础前沿类重点专项、15 个高新技术类重点专项、17 个社会民生类重点专项、8 个农业科技类重点专项和 2 个国际合作类重点专项。详见表1-1。

  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均从国家科技专家库抽选。共有 1460 名专家参加预评审工作,预评审专家名单在评审后均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公示。共有 5034 名专家参加答辩评审工作,答辩评审专家名单在评审前均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公示。评审专家中,30.6%的专家来自事业型研究单位、50.3%的专家来自大专院校、14.1%的专家来自企业、5.0% 的专家来自医疗机构等其他单位。评审专家年龄分布上,40 岁及以下占 6.2%,40 岁以上-50 岁占 32.0%,50岁以上-60 岁占 49.1%,60 岁以上占 12.7%。

  3、项目评审立项情况2017 年,4718 个申报项目中,经预评审和答辩评审,最终立项 1310 个项目,占总申报项目的 27.8%。立项项目涉及国拨经费 264.5 亿元。立项数量排前 5 名的专项,分别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75 个项目)、数字诊疗装备研发(71 个项目)、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70 个项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49 个项目)、智能机器人(44 个项目)。

  截至 2017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项目 2478 个,其中 2017 年新立项项目 1310 个,占比 52.9%。1310 个新立项项目中,基础前沿类项目 333 个,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 625 个,应用示范类项目 305 个,其他类项目 47 个。

  2017 年新立项的 1310 个项目中,大专院校承担 481 个,事业型研究单位承担 415 个,企业承担 334 个,其他单位承担 80 个。

  1310 个新立项项目中,项目牵头单位地处东北地区的项目 87 个,华东地区352 个,华北地区 581 个,华中地区 84 个,华南地区 93 个,西南地区 69 个,西北地区 44 个。1310 个新立项项目中,项目实施周期小于等于 3 年的项目 272 个,占比20.7%;3 年以上-4 年项目 832 个,占比 63.5%;4 年以上-5 年项目 206 个,占比15.8%。

  2017 年,1310 个新立项项目总经费预算 504.5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预算 264.5 亿元,占比 52.4%,自筹经费预算 240.0 亿元,占比 47.6%。截至 2017 年年底,2478 个在研项目 2017 年当年中央财政经费到位 191.1亿元,完成在研项目中央财政经费预算拨款的 35.2%;中央财政经费累计到位307.7 亿元,完成在研项目中央财政经费预算拨款的 56.7%。

  2017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人员共计 20.1 万人,其中女性占比 29.4%。1310 个新立项项目中,项目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 51 岁,40 岁及以下的项目负责人 136 人,40-50 岁的项目负责人 433 人,50 岁以上的项目负责人 741 人。04

  科技部、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细则,保障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制度建设已经基本到位。各重点专项根据重点研发计划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了管理框架和制度,加强了项目分类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注重关键节点把控,积极探索推动专项一体化实施的管理举措,强化了对科研人员的支撑服务。在管理实践中探索细化了涵盖项目管理、质量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和模式。典型案例如下:

  通过“六个一体化”,有效解决“科研项目聚焦不够”问题。在专业机构“五个一体化”新型组织实施机制要求基础上,育种专项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牵头制定本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的工作方 案,践行落实为“六个一体化”:一是目标设计一体化,各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目标负责,课题目标围绕完成专项项目目标展开,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目标负责, 项目目标围绕完成专项目标展开,细化落实任务目标,做到针对性、具体化和量化,定性定量相结合,明确指标测评方式方法、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二是责任体系一体化,分解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任务分级责任体系,明确项目实施各级主体的责任与权利,层层分解,层层传导,落实项目各参与单位及项目团队成员的责任;三是组织实施一体化,项目内部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互动和整体推进, 保证项目任务与技术成果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模式和技术体系,项目外部加强项目间及用户方的衔接交流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多学科、多领域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四是科研和经费使用一体化,强调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要实现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使用的同步;五是科研计划和科技政策一体化,科技计划是科技体制、科技政策改革的一个指挥棒,专项要注意现有科技政策、科技改革的实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为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提供更好的支撑;六是研发与应用一体化, 专门设置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组,把重点研发的研究成果在各个承担单位应用, 在国家层面进一步提供力量来推广。

  高度重视专项及项目“一体化”组织实施,推动专项协同创新工作。专项建立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项目群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和协同创新工作网站。目前,绿色建筑项目群针对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室内空气质量、数据共享,建筑工业化项目群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框架、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构建、BIM 协同平台等事项开展协同。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绿色建筑专项协同创新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大型足尺装配式框架结构阶段性协同实验完成,并通过微信协同工作群进行现场实时播报、专家咨询;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构建及标准研制协同取得阶段进展,标准体系基本完成,部分标准陆续发布;BIM 平台建设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初步实现了全周期应用示范;装配式建造综合示范工程依托项目已明确,各科研项目的成果遴选及论证工作顺利进行。“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开展科学数据共享,助推跨项目合作与联合示范。深地专项任务布局全链条、一体化,任务间存在接续和关联关系,专项项目在研究区域上也存在叠合情况,开展科学数据共享,鼓励跨项目合作和联合示范,有利于提升示范性任务的落实效果,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验证和转化效率。为此,秉承管理创新的理念与宗旨,专项制定了“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示范任务信息采集和公开工作的具体方案。专项采集的项目示范任务信息包括示范名称、简介、示范地点(工作区)、牵头实施单位、项目进度情况等。项目牵头单位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 10 日前,将项目示范任务信息采集表反馈至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汇总相关项目的示范任务信息,将汇总形成的深地专项示范任务信息以电子简报形式发送给各在研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收到深地专项示范任务信息电子简报后,按要求向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发布与公开,确保项目参加单位和研究骨干及时知悉相关信息。

  通过制度精细化,有效保证项目过程管理的精准、高效、齐备不缺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专项工作实践,专项将管理的规定动作、创新动作以及自选动作创新性地提炼出目标导向的“9+9+N”全周期、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9+9+N”管理模式中:9 项制度是指年度报告制度等 9 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管理制度;9 个机制指专项-项目-课题交流机制等创新服务机制;N 种探索主要包括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设计的自选创新活动,包括项目管理办公室建设、项目简报制作、项目内部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等细化项目过程管理的举措。

  通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保证对项目实施全程跟进、精细化管理。专项在组织编制 2017 年度实施方案时,要求各项目依据指南、任务书中的有关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项目实施进度、具体考核内容指标等,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并在项目实施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细化的项目实施方案既是对任务书的补充,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战略性电子材料专项各个方向和项目均细化了考核的关键节点、具体的项目实施技术过程和实施进度,确保了项目实施的清晰、明确、可考核。以“新型显示”方向的实施进度管理图、关键节点控制图为例。“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通过细化考核,保障专项管理质量。质量专项立项项目多、参与单位多、量化指标多,急需有效的统计方法和管理手段,以便及时掌握专项科技成果的开发进度,提升成果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总体专家组协助下,专项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质量专项的科技成果分类指标体系,在成果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质量专项科技成果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服务系统,实现了对 2016 年项目近 5000 项成果的信息化统计分析,极大提高了专项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通过探索项目、课题的多级“里程碑”式管理,严控项目实施进度。专项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制定项目“里程碑”计划,明确节点任务交付物、考核指标、完成时间和责任主体,并在项目启动会上由专家审议通过,报专项办备案。项目牵头单位按照“里程碑”计划组织开展节点考核, 项目专员会同责任专家对“里程碑”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南方电网科研院牵头承担的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项目为例,组织管理上形成项目-课题-任务管理体系,形成任务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责任体系,层层把关,确保项目实施顺利;项目负责人全面管理计划、进度,负责考核指标的完成;技术研究上,形成项目和课题两级里程碑计划,按照项目、课题、任务、子任务 4 个层次,明确了每一个研究任务的里程碑节点;以技术合作协议为纽带,明确了每一个参与单位的负责人、联系人、任务分工、任务执行人、进度计划、成果交付物、成果验收标准、经费分配等,实行项目负责人-单位法人“双签”机制。

  立项以来,项目组按照里程碑计划从关键技术研究、核心装备研制、系统研究和示范工程集成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系统的提出了特高压柔性直流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度整体超前于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且已提前完成两项关键里程碑节点的检查,得到项目责任专家的一致肯定。“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探索项目“里程碑”管理,严控项目实施进度。专项将航空船舶以及重大专项型号管理、重大工程管理中形成的“里程碑”管理经验推广到专项过程管理当中,指导项目牵头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制定项目及课题“里程碑”计划,明确节点任务交付物、考核指标、完成时间和责任主体。项目牵头单位按照“里程碑”计划推进项目实施并开展节点考核,项目专员会同责任专家对“里程碑”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计划节点有序推进。

  构建了 “科研机构-转化体系-经营主体”的一体化研发机制,强化“四方对接”,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构建“研发人员-转化主体-技术用户”紧密结合的研究、研发和推广团队运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