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伺服电动缸的电动缸厂家

咨询热线:13905180521
龙8官方网手机

龙8手机游戏官网: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简介(二)

来源:龙8手机版网页登录官网 作者:龙8官方网手机2024-07-27 10:19:40

  侯晓,1963年10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 。

  侯晓于1980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博士,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工作;2000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科技委;2005年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副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2020年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院长。

  侯晓长期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型号高能固体发动机、第一个水下复合材料壳体发动机、第一个大型Ⅰ级高压强发动机,主持了国防关键军用新材料芳纶Ⅲ系列纤维研制和应用研究。

  黄庆学,1960年12月5日出生于吉林舒兰,轧钢机械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黄庆学于1984年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毕业;1989年获得燕山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燕山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科技处处长、学科学位办主任,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副校长,太原理工大学校长;2015年担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校长;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庆学长期从事大型轧钢设备设计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化工作,建立了大型轧钢装备载荷特性求解、重载机构结构优化设计及大惯性系统高精度控制等方法。在中厚板轧制、矫正及剪切三大类关键装备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蒋庄德,1955年8月4日出生于辽宁大连,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庄德于1977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1988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至1998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1998年加入中国同盟;1999年至2003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处处长;2003年至2004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2004年至2014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2011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蒋庄德长期从事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一)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传感器与核心芯片及其系列器件,高端传感器及核心芯片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量子传感器与芯片/太赫兹探测器技术,生物检测仪器与芯片;(二)纳米测量技术与标准物质;(三)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四)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

  金东寒,1961年1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籍浙江省新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东寒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内燃机和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毕业于中国舰船研究院并获博士学位;2001年,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后任所长。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

  金东寒长期从事新型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先后主持上海市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预研、先期技术演示验证和重大型号研制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21世纪初,主持研制成功的特种发动机动力系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并在重大工程中批量应用,是中国该领域的开拓者。

  李骏,1958年3月24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汽车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骏于1978年进入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汽车研究所工作;2001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总工程师;2005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技术中心主任;2012年至2014年担任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年度主席;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就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2018年入职清华大学 。

  李骏在中重型高端柴油机开发、发动机性能设计、热力学模拟分析、发动机结构设计、智能化参数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突破设计、燃烧、电控和可靠耐久四项汽车发动机核心技术,建成基础技术研究平台。主持自主研发出重型系列柴油机,使一汽解放卡车重型化;主持自主研发出系列汽油机,使新一代红旗高级轿车有了自主发动机;主持自主研发出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装备解放军第三代中型高机动战术。

  李克强,男,1963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汽车智能化专家,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智能网联车辆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李克强于1980年—1985年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硕士就读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4月—1992年1月任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讲师;1991年—1995年博士就读于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1997年10月任重庆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 、教授;2000年12月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2003年10月—2004年1月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研究所访问教授;2007年2月—2007年5月任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客员教授;2007年6月—2016年7月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2019年3月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克强长期致力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动态设计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针对汽车智能化技术演进及其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需求,攻克了“控制协同、结构共用、车云融合”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先后主持研制“智能安全驾驶”、“智能集成驾驶”、“智能网联驾驶”三代系统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李培根,男,1948年12月2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1977年从上海纺织工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轻工机械厂工作;1981年从华中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毕业后回国,继续在华中工学院机一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加入中国党;1995年至2002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2002年至2005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至2014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李培根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了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研发并与开目公司和天喻公司合作,实现产业化,已形成中国国内具有自主版权的CAPP主导产品。他组织建成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站e-works,已商业化运行。

  林忠钦,男,汉族,1957年12月6日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主任。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

  1978年至1989年,林忠钦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加入中国党,1989年参加工作;1994年至1995年,作为高级学者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997年至2002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2002年至2004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至2004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0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校长;2010年至2017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校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忠钦长期从事薄板产品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他建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数字化封样技术,有效缩短了车身的开发周期,提升了开发质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建立了中国的汽车板使用技术;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从事中国制造质量与品牌战略发展研究和中国海洋装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完成了一批国家战略研究报告。

  在薄板和薄壳弹塑性稳定性理论的研究方面,解决了初始缺陷板壳和板组在横向剪切效应作用下的后屈曲路径和屈曲传播的理论问题;在薄板冲压成形理论研究方面,揭示了材料硬化、各向异性特性对拉延筋阻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模具压边圈在冲压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冲压成形中材料回弹的有效控制;在车身制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汽车工业的车身制造质量控制体系,完成车身装配的匹配优化,实现了车身试生产的一次成功,代替了中国国内外采用多轮物理螺钉车实现功能匹配的方法。

  刘宏,1966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校长,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7月,刘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3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硕博连读),随后在机器人研究所任讲师;2015年3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机电工程学院院长;2017年6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2019年3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副校长。

  刘宏主要从事空间机器人,机器人灵巧手,假手等方面研究,主持研制的中国首台卫星服务机械手系统和空间灵巧机械手系统成功应用于试验七号卫星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同时,对智能残疾人假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卢秉恒,1945年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主任 。

  卢秉恒于1967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进入三门峡中原量仪厂分厂工作;1979年考取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后留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86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及合作研究;1992年至1994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系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卢秉恒主要从事快速成形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了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一系列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发明了农业节水滴灌器抗堵结构及其一体化开发方法。

  关注教育、科学及世事百态。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命运如此爱我,我能回报若何?爱世界的一切美好并为世界更美好而尽心竭力,这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