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伺服电动缸的电动缸厂家

咨询热线:13905180521
龙8官方网手机

龙8手机游戏官网:祝贺!全国金奖2项

来源:龙8手机版网页登录官网 作者:龙8官方网手机

  由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宋志坤和房海蓉2位老师指导,本科生秦布和、韦帝帝、顾喆和傅星源组建的团队,在中国工创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中的概念设计与对抗赛中,以新一代武装直升机概念设计为背景,完成武装直升机的性能参数和概念方案设计,并将设计的概念飞行器带入到飞行器概念设计对抗仿真竞赛系统进行对抗仿真任务验证。

  在来自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40余支国赛队伍中,以小组第1名闯入16强决赛,在激烈的角逐中成功晋级全国8强,淘汰一众劲旅,最终取得了全国第5名的优异成绩,获得我校历史上飞行器概念设计与对抗赛的首个全国金奖。

  在前期的北京市工创赛中,该团队以北京市第1名的成绩获得北京市特等奖,并成功获得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

  由机电学院宋志坤老师指导,本科生牛忠源、孟德育和李彦博组建的团队,在中国工创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中的体系设计与运用赛中,根据给定的航空应急救援联合任务虚拟场景和任务要求,针对任务需求完成装备配置、力量部署、任务规划等工作,设计多机型联合运用的搜救体系方案并进行推演、评估和决策。

  经过激烈角逐,在来自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40余支国赛队伍中,获得了全国第7名的优异成绩,夺得中国工创赛飞行器设计仿真赛项全国总决赛金奖。

  在前期的北京市工创赛中,该团队以北京市第2名的成绩获得北京市特等奖,并获得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

  由机电学院宋志坤、史红梅2位老师指导,本科生刘展硕、张加琛、郑旭妍、朱浩然组建的团队,在中国工创赛“智能+”赛道的智能物流搬运赛项中,设计开发了一款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麦克纳姆轮结合步进电机的底盘设计,通过树莓派4B和stm32的整体控制,利用视觉传感和基于tensor flow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对物体的精确识别,使得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精准定位,极大提高物流搬运效率,完美适配智能仓库、医院以及实验室等多场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来自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200余支队伍中,经过激烈竞争,在首日的比赛中发挥出色,成功闯进复赛,最终获得中国工创赛“智能+”赛道的智能物流搬运赛项的全国总决赛银奖。

  在前期的北京市工创赛中,该团队以北京市第3名的成绩获得北京市特等奖,并成功获得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

  此外,我校机电学院王政超和温家欣同学组建的两支队伍,也分别以北京市特等奖的成绩获得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参赛资格,并在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中,分别获得温差电动车赛项和工程场景数字化赛项的全国铜奖。

  在本科生院和机电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工创赛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校赛、省赛和全国总决赛的组织运行中,对大赛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专门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座等,通过课赛结合等多种方式,做好参赛的动员宣传等各方面工作,精心组织学生参赛,强化学生对工程创客教育的理解,激发学生参赛热情,规范比赛流程,组队方面以老带新,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同时邀请北京市及全国各高校的专家来校进行评审指导和把关,有力支撑了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效显著。

  在多方的努力下,我校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获得北京市工创赛特等奖,在2021年首次有三支队伍闯进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三项铜奖。今年是我校第二次闯进中国工创赛全国总决赛,五支队伍最终斩获全国2金1银2铜。

  跟随宋志坤老师和房海蓉老师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两位老师严谨指导,陪伴我们冲出重围,最终以全国第5名成绩夺得国赛金奖。感激两位老师的悉心教诲与支持,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在比赛过程中,宋志坤老师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给我们悉心指导,帮我们认真分析,为我们加油鼓励!我们最终在国赛赛场上成功斩获该赛项北京市唯一的一个金奖,深感荣幸!真心感谢宋老师!

  参与一系列竞赛是我宝贵的历程。从无经验到技术飞跃,共同探索产品前景,最终夺得全国银奖,虽有遗憾,但促成了我深刻的成长。在艰难时刻,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支撑着我,让我理解“知而无畏,搏至无憾”的真谛。比赛结束后,老师的反思和指导为未来提供了清晰方向。这一年塑造了成熟、自信、洞察力的自我,将成为未来学术探索的动力。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每两年(奇数年)一届,是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三大赛事之一,是全国工程创新实践类别中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竞赛,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方面,发挥了探索和引领作用。本届大赛突出多学科交叉协同与创新创造,面向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工程师培养,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与制造强国战略,致力创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程创新育人平台。比赛项目紧扣工程实际,涉及机械设计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控制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